Mickalene Thomas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Hong Kong Tuesday, November 30, 2021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我作品中的凝視不帶任何愧疚地
    表達了一個黑人女性對其他黑人女性的愛。”
    —— 米卡琳·托馬斯

     

    米卡琳·托馬斯的藝術創作帶有刻意的顛覆性:她無視異性戀正統主義的話語,改寫美的定義,賦權予有色女性,同時模糊了低端和高端藝術之間的界限。厲蔚閣紐約空間目前正為她舉辦個展《超越快樂原則》,托馬斯的創作所主要表達的對黑人女性的讚頌受到藝術機構的廣泛關注,作品曾在古根漢美術館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均在紐約)展出,並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關於美

     

    「我生活中少數持續不變的事物包括《Jet》雜誌和《Beauty of the Week》週刊,」托馬斯說i。為(重新)創造黑人女性之美,她一直從《Jet》及其附屬出版物《Beauty of the Week》中汲取靈感。作為非裔美國人家庭、沙龍、美容院中的常見刊物,《Jet》 雜誌對黑人社區的再現是無與倫比的——在以白人為主的主流媒體中罕有對黑人社區的關注——對於像托馬斯這樣的人來說,《Beauty of the Week》對她的成長過程至關重要:「......她們穿著泳衣,有點像參加那種選美比賽,然而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美的概念。」ii

     

    托馬斯不斷強調在日常文化語境下「被觀看」的重要性,在她的童年時期,這是有色人種無法獲得的特權。為了滿足自我觀看(以及觀看和自己一樣的人)的需求,托馬斯開始讓她母親打扮成帕姆·格里爾(黑人剝削電影的影星)然後為她拍照,和創作自畫像。她對黑人模特Naomi Sims讚譽有加,稱Sims在她心中播下了探尋美的種子、是她記憶中最早為黑人女性及其福祉發聲的人物之一,她一直在重寫關於美的定義。

     

    「這些女性定義了我們看待美的另一種方式。因為它不僅只關於表面;也關於行動。關於她們如何定義自身,以及如何堅持下去。關於她們如何克服環境與障礙。這是我一直期待女性擁有的特質,並透過創作去讚美這些特質。」
    –– 米卡琳·托馬斯 

     

    托馬斯曾在過去提及她的藝術生涯始於抽象表現主義,儘管拼貼畫一直是她的常用創作手法。研究生期間她上了一門攝影課,開始重新思考媒體中黑人身體的再現問題以及關於美的成見。結合所有這些方面,她開始對童年時期發掘的偶像進行改造:不僅將拼貼作為一種創作方法,並且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來創作多層次作品。帕姆·格里爾就是托馬斯拼貼作品中的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位出演動作片的非裔美國女星:她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是《科菲》 (1973年),《往上看》中可以看到對相關電影片段的指涉。

     

     

     

    《科菲》劇照中的帕姆.格里爾(1973年)

     

     

    提振每個(女)人

     

    作為黑人剝削電影運動(「黑人」和「剝削」的聯合體)的巨星,帕姆·格里爾是美國主流媒體中最早被刻劃為強大主角的黑人女性之一,打破了過去常見的諷刺式刻劃。在電影《科菲》中,格里爾扮演同名女主角,一個向毒販復仇的義務警員。科菲為了復仇喬裝成不同身分,其中之一是假扮妓女引誘暴徒頭目和毒販到其住所,將其殺死。在這一場景中,格里爾身著圓點花紋兩件式內衣套裝,與此作品相似。

     

    《往上看》 出自《她為錢賣命海報女郎系列》,系列名稱來自唐娜.桑默1983年的同名暢銷單曲(點擊這裡於Spotify播放)。受一位過度工作後疲憊不堪、在餐廳洗手間休息的女士所啟發,桑默於上世紀80 年代與邁克爾·奧馬蒂安共同創作了這首歌——該曲發佈後人氣直線飆升,在R&B 單曲排行榜上連續佔據三週榜首。藉著2002 年的作品《唐娜·桑默》,托馬斯表現了對唐娜·桑默及其通過歌曲提振職業女性地位的最高敬意,桑默在此畫中是平日一貫的珠光寶氣,氣場不凡。

     

     

     

    左: 唐娜.桑默,《她為賺錢而辛勞》(出自專輯《她為賺錢而辛勞》,1983年)

    右: 米卡琳.托馬斯,《唐娜.桑默》,2002年
    © 2021 Mickalene Thomas / ARS, NY

     

    「我想我對工藝材料的興趣也是援引自女性的藝術創作史。」—— 米卡琳·托馬斯

     

    托馬斯在談及自己是如何開始使用毛氈、紗線、水鑽、閃光材料等媒材時,曾表示在她早期藝術生涯中,油彩/壓克力顏料的成本太高了,因此她選擇了這些對某些人來說是「低端藝術」的非傳統材料。她開始積累這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挖掘材料內部的意義,以在創作中形成「一種自我識別的方式,同時也是創作圖像的方式。」iii

     

    托馬斯和莎芭拉拉·塞爾弗、比利.桑格瓦(見Lot 51 – 《冬天的馬戲團》Cirque d'hiver)和 鹽田千春(見Lot 122 – 《生存的狀態(喇叭)》State of Being (Trumpet) )等其她一些使用「工藝」材料的同時代女性藝術家非常相似,她對傳統「女性」工藝製作的引用是與傳統的主動連結,同時也是對藝術史上的女藝術家的提振。這與她為「每個女人」的創作是一致的,她對提振女性地位的關注也自然地延伸至創作媒材的選擇。 

     

    製造親切感:非裔美國女性的身體

     

    米卡琳·托馬斯擅長在前人所未涉及之處創造親切感,她對有色人種的再現改寫了正典藝術史,其創作靈感的來源從規模和深度上都令人讚嘆。

     

    托馬斯深受嘉莉·梅·威姆斯影響,這位美國藝術家以專注表現非裔美國人的攝影創作而聞名。托馬斯談及 1994 年邂逅威姆斯的作品時說自己「……深受啟發……恍如遇見自己般不知所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親切感的影像……這些影像如此淒美、直接,感覺就像在講述我自己的故事。」 iv 托馬斯談及《廚房餐桌》系列的部分作品,討論了再現與被看的情感意義,對這種意義的追求為她的作品提供了濃烈的情感底色。

     

    托馬斯亦談及另一位對她產生重要影響的攝影師塞杜.凱塔:「我沒有受過專業攝影訓練,但攝影一直是我畫作的源泉。我總是看著塞杜.凱塔的作品想,『他是怎麼做到的?』……我對不同布料的衝撞感到非常興奮,而這種衝撞是合理的。這些圖案固然製造了混亂,但與此同時你感受到人物的安詳。」托馬斯作品中面料、媒材、水鑽的碰撞與凱塔作品的強烈呼應是特別值得留意的。

     

     

     

     左:  嘉莉·梅·威姆斯
    《無題(裸體)》,1990年(選自《廚房餐桌》系列

    右: 塞杜.凱塔,《無題(穿雪紡印花裙坐著的女人)》,1956年,1997年印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 Seydou Keïta – SKPEAC – Courtesy The Jean Pigozzi Collection of African Art


    《往上看》是照片與記憶的完美結合,是一種複寫————層疊的闡述滲入觀者的理解與觀看經驗。畫面中央的性感裸女面露喜悅,斜靠在漩渦圖案的芥末黃色窗簾上,黃色讓人想起唐娜·桑默的專輯封面。畫中人赤裸上身,穿著圓點花紋、科菲式的內衣,內衣上飾有水鑽。閃耀的內衣製造了挑逗而嫵媚的效果:既讓人想起威姆斯《無題(裸體)》所描繪的性感場景,又給觀者提供了可媲美凱塔層次豐富的攝影作品的視覺盛宴。該女子對自身的性感與情慾毫無愧疚之色:這是對禮節與保守主義的公然挑釁,讓人想起藝術史上的宮女形象,但與該女子形象更接近的是威廉·H·約翰遜的畫中繆斯,這位藝術家對線條的敏感性、對其旅程的刻劃及他自身環境中的人物也與托馬斯的創作有相通之處。

     

     

    WILLIAM H. JOHNSON : Nude : circa 1939 : Archival Quality Art Print | eBay
    威廉·H·約翰遜,《裸女》,約1939年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藏家之選

     

    米卡琳.托馬斯加入了日益壯大的有色人種藝術家行列,他們透過對藝術史經典的審查來改寫當代藝術話語,其中一些著名的名字包括凱德·威利、德里克·亞當斯、凱利·詹姆斯·馬歇爾、艾米·謝拉德、妮娜·香奈兒·阿布尼(見Lot 3 – 《無題 (XIX 黑)》。托馬斯標誌性的炫麗拼貼畫旨在消除對「美的成見」,專注表現非裔美國女性。托馬斯先後從普拉特學院獲得學士學位、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作品被現代藝術博物館、國家肖像畫廊和布魯克林博物館等不少機構收藏。

     

     

    i 托馬斯在其布魯克林工作室接受巴塞爾藝術展訪問,2019年12月

    ii 托馬斯在其布魯克林工作室接受巴塞爾藝術展訪問,2019年12月

    iii 托馬斯評論引自《與藝術家相會:米卡琳.托馬斯談材料與藝術靈感》,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2017年11月30日

    iv 托馬斯評論引自《對話:米卡琳.托馬斯與嘉莉·梅·威姆斯》,2013年1月5日,布魯克林博物館

    v 托馬斯評論引自《米卡琳.托馬斯談塞杜.凱塔》,「Smarthistory」,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21年1月15日

     

    • 來源

      芝加哥,Rhona Hoffman畫廊
      紐約,富藝斯,2007年5月18日,拍品編號110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 過往展覽

      芝加哥,Rhona Hoffman畫廊,〈是關於回憶〉,2004年3月25日至4月23日

    • 藝術家簡介

      米卡琳·托馬斯

      American • 1971

      Glamour and feminism need not be foes, as evinced by the wonderful work of Mickalene Thomas. The artist examines these qualitie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African-American female experience. Whether with her rhinestone-inflected, '70s-glam-inspired portraits of black beauty and power or her photographic installations of her mother's living room, Thomas personalizes while aestheticizing a visual conversation about race. By tackling classical art historical themes, she writes African-American aesthetics into traditional conventions.

      Blockbuster retrospectives at the Brooklyn Museum and ICA Boston thrust Thomas into contemporary art's mainstage. Her platform extends her creative pursuits into fashion, interiors and DJ'ing. Thomas' market has also grown at a steady pace with auction prices increasing each year.

      瀏覽更多作品

紐約顯赫收藏

52

《往上看》(出自《她為錢賣命海報女郎系列》)

款識:《LOOKING UP (FROM 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 PIN-UP SERIES)》Mickalene Thomas 2004 (畫背)
壓克力 水鑽 油性漆 木板
121.9 x 91.4 公分 (48 x 36 英寸)
2004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1,000,000 - 2,000,000 
€113,000-227,000
$128,000-256,000

成交價HK$3,780,000

聯絡專家

雪鸞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6
CharlotteRaybaud@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n Association with Poly Auction

香港拍賣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