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帷幕包裹著,只能從帷幕的縫隙中窺探到世界的一角。同時,一件事物只有被掩蓋起來才能被徹底地看到。」 —— 雷內·馬格利特
紅色是屬於那個時代洪流下獨特的中國印記,同時也成為了劉野九十年代後期創作的標誌性語境。《旗艦2號》中以大紅為主色調,一束圓形燈光聚焦於舞臺上的帷幔。一位小海軍將帷幔拉開,幕簾後一艘龐大的軍艦正緩緩駛來。畫面中的黑色海域分隔了前後場景,天空中則是綺麗濃密的雲朵。劉野《旗艦2號》中的奇幻色調可讓人聯想至雷內·馬格利特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正如劉野曾提到,「整個九十年代,更多的是借助於超現實主義和形而上畫派那種氣氛的影響的創作。」
「我成長於一個被紅色所覆蓋的世界,紅太陽、紅旗、紅領巾。」 —— 劉野
劉野父親為兒童話劇作家,童話及舞臺則是劉野兒時生活最初的烙印。劉野約九五年左右作品中開始出現帷幕,舞臺等元素,可視為其幼年生活潛意識的湧現。《旗艦2號》中大紅色舞臺與帷幕元素在劉野前後接近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均有持續出現。
畫面中的龐大軍艦同樣是劉野九零年代作品的典型創作語彙,「小時候特別愛畫飛機、大炮、軍艦,有時候也畫太陽和向日葵。」《旗艦2號》中軍艦前方設有兩孔大炮,看起來船身極為高大,從觀者的角度並看不見軍艦的整體究竟有多長,有多高。這裡的軍艦已然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社會符號,這巨大精密的機器彷彿代表著一個「複雜的紛繁世界」。作為觀者,無法窺見這帷幔背後「巨大世界」的全貌,而畫面中這孩童身軀的小海軍,拉開了布簾,是否又真的能夠看見這「軍艦」的全部呢?舞臺上出現的童稚小海軍,同樣是藝術家九零年代各類作品中出現的主角,它代表藝術家自身,於童話式的各種幻境之中探險前進。《旗艦2號》中的小海軍掀開帷幕,窺探著簾幕後的世界,透過作品表達了藝術家對這「紛繁世界」孩童般純粹的探索欲及旺盛的好奇心。
根據劉野作品全集,紅色《軍艦》僅有三件。《旗艦2號》創作於1997年,於2001年首現拍場後便被現藏家購得後珍藏家中。經歷二十年後重現拍場,實屬難得。
《無題》創作於劉野留德深造期間,劉野居住德國期間創作流傳下來的作品數量稀少,作品中亦可見西方藝術大師對其的種種影響,是市場上難能可見的珍品。《無題》畫面背景可見較為傳統的德式建築,遠處彷彿是帶有包豪斯風格的現代建築,傳統及現代建築的交疊顯現出古典與現代思潮的碰撞。劉野曾坦言德國包豪斯設計為其創作帶來很深的影響,而包豪斯建築中所強調的純幾何形態,簡潔俐落、均勻分佈的線條空間,與對劉野產生深遠影響的蒙德里安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也由此可窺見劉野往後創作生涯之走向。
《無題》畫面前景是三個神色各異的西方男人圍坐於桌前,左方男人身穿紅色大袍,三人的衣著風格各異,似乎讓人看不出其來自哪個時空;右邊暮年的男人注視著對面的男子,手執紙一張。三位彷彿來自不同時空空間的男人,讓人不禁猜測他們的身份,是討論哲學的智者?是在文學中暢遊的詩人?抑或是正在討論人民未來之發展道路的政治家?不論討論的何種哲思藝術或者文學難題,中間桌面的小天使都為他們帶來了指引,小天使手指上空,為大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靈感,三位男人頃刻之間得到醍醐灌頂之指引,紛紛露出或驚喜或震驚的神情,也正是作品中最為耐人玩味的元素。天使的出現同樣是劉野創作中標誌性符號之一。赤裸的嬰兒天使在藝術史中最早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甚至中世紀的宗教繪畫,聖嬰與聖母即是常見的創作題材,聖潔的嬰兒與天使結合,聖嬰總是手指向某處,彷彿為古老的哲思指出方向。而在劉野的創作中,《無題》中小天使即傳承了西方傳統繪畫,手指上空,為世人帶來某種令人驚訝的思考與哲思,而這一帶著翅膀的天使亦在劉野往後的創作中進而轉化成帶有翅膀的孩童甚至成人,遨遊於各類場景中,貫穿了藝術家往後數十年創作生涯。《無題》是劉野在德國留學期間集其創作的大成,包括影響其深遠的包豪斯主義,同時啟發其往後十數年對西方構成主義思想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