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Ye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Friday, October 6, 2023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我並不想成為一個描摹現實的畫家,又想回歸到早期的文藝復興、而不是現實主義那種,再加上我對後現代主義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在具象裡增加一點超現實感、非現實感。」
    —— 劉野

     

    劉野的巨作《最後的巴洛克》中,滾滾濃煙從一艘著火的船身昇向被火焰染成橙色的天空,與日暮相輝映的光景令我們震撼。如此大型的畫幅頗為罕見,迄今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的這一規模的作品不足30件,今年市場上還未曾見過劉野這類尺寸的作品。海面上煢煢孑立的船隻散發出引人注目的強大感染力:這一畫面讓人想起倫勃朗筆下(目前已失傳)基督一葉扁舟乘風破浪的場景,描繪荷蘭戰艦的各種巨型畫作,雷內·馬格利特若隱若現漂浮在雲際的《誘惑者》,或者J. M. W.特納在朱紅色畫布上繪製的爆炸、火焰與戰場。這幅作品與劉野的其他作品一樣,確鑿無疑地展現了豐富而層次多樣的視覺語言。令人費解的是,這番景緻被超現實主義的白色窗戶所框定,窗子向外敞開,引人觀望外面的風景。我們的左下角正有一名孤獨的觀眾向外張望,在這片超現實的災難性壯美海景前處變不驚。《最後的巴洛克》創作於1998 年,彼時劉野已回國數年,這一年起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美術學院學習,作品標誌著一個時期的結束以及新時代的開始。

     

    雷內·馬格利特,《誘惑者》,1950年
    © 2023 C. Herscovici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思想的通道,靈魂的窗口

     

    馬格利特對劉野早期作品的影響甚大,而這位比利時藝術家曾這樣評價他 1933 年的作品《人類的狀況》:「我將一幅畫放在窗前,從房間內部看去,這幅畫恰好再現了視線中隱藏在畫布背後的那部分風景。也就是說,畫中的樹隱藏了畫布後方室外的樹。對於觀眾來說,它同時存在於室內的畫布上以及關於室外真實風景的思緒中。這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將其視為存在於我們之外,儘管其再現存在於我們之內。」i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馬格利特對其作品言簡意賅的總結 —— 同時描繪房間的內部與外部 —— 竟也適用於《最後的巴洛克》。從這一視角考量,當前作品可以被隱喻性地解讀為同時展望與回首、同時內觀與外觀:可謂對藝術家九十年代末精神狀態的貼切描述。

    劉野在回顧自己的創作時,曾指出其藝術形式所發生的明顯轉變:「可以大致劃分為幾個時期……在整個九十年代,我深受超現實主義和形而上藝術運動的影響。而從2000年開始,我開始對極簡主義和抽象藝術更感興趣。」ii《最後的巴洛克》是在後一時期之前繪製的,是藝術家更為罕見的稍早期作品的重要見證。

  • 窗戶是劉野作品中長盛不衰的主題,是他經常回歸的符號之一,於其創作早期昭顯、甚至可能揭示了他對直線的精確性的偏好,而這一偏好來自於他對皮特·蒙德里安硬朗的網格構圖的熱愛。窗戶主題早在1991 年的作品《畫室》中出現 —— 這是藝術家《圖錄全集》的第一個條目——作品從側面描繪了敞開的窗戶和絲絨窗簾,將觀眾的目光導向藝術家反射在破碎鏡面中的樣貌,在這個謎一般的場景中,他張嘴凝視著我們,或許在打哈欠,或許在說話,或許在尖叫。無論如何,這第一件作品讓我們一瞥藝術家的內心:眼睛畢竟是靈魂的窗口,作品對看、被看、以及作為禁果的偷窺行為有話要說。毫無疑問,劉野對窗戶的刻劃帶有某種自我反思,窗戶充當了眼前這一現實與另一個現實之間的某種分隔——藝術家所指的「具象裡增加一點超現實感、非現實感」iii

     

     

    閾限場域

      論及過渡和臨界,《最後的巴洛克》中的窗戶無疑是象徵性的,尤其是作為一個中間地帶、標誌著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之間某種可穿透的存在。但作品的標題也很關鍵,它預示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時期走向明確終結。「你早期的作品帶有強烈的巴洛克風格,和強烈的複雜性」iv,被問及這一話題時,藝術家馬上描述了與當前作品直接對立的另一副畫 ——《巴洛克》:「是的,我甚至在1993 年創作了一幅名為《巴洛克》的畫作。天空的顏色是憤怒的紅、黃、藍 —— 但它很意大利,有天使和一座沉沒的宮殿 […] 它既巴洛克又超現實。」v

     

    劉野,《巴洛克》,1992-1993年
    售於2023年7月永樂北京拍賣會,拍賣價 ¥ 23,000,000
    © 劉野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把握《最後的巴洛克》的意涵需要至少從意象上理解劉野對巴洛克的迷戀,及之後他對巴洛克的疏遠。他在青年時代對西方藝術史的認識是零碎的,直至90年代初留學柏林才沈浸式地接觸到歐洲繪畫,甚至一度認為,「一到德國,我便馬上在博物館裡一次性看到了太多。」vi 巴洛克風格是17世紀在歐洲蓬勃發展的一種風格運動,隨著天主教會的擴張及其信仰在歐洲帝國殖民地的傳播得到發展。巴洛克風格與教會的關聯使其通常呈現高度雕飾性與精美,帶有寓言性和神秘主義色彩,並充滿戲劇性。不難看出劉野的《巴洛克》向其歷史遺產致敬,畫中阿尼奧洛·布倫齊諾的使徒形象與阿諾德·勃克林的死亡交疊,用大量的藍、紅、黃、綠繪製了一副以陰鬱、肅穆為基調的講述人之無常的佳作。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鞦韆》,約1775/1780年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藝術品: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塞缪尔·亨利·克雷斯收藏,1961.9.17

     

    《最後的巴洛克》亦指向標題自身——儘管與 1992-1993 年的前作的形成鮮明反差。按照字面意義,巴洛克時期的終結指向的是無拘無束的洛可可時期——教會禮儀風格的旁枝(若非後裔)。洛可可風格華麗,以田園主題和彎曲不對稱為特徵,著實暨柔和與自由奔放於一身。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最使劉野的作品矚目,我們从當前的作品裡即可透過充滿活力和喧鬧的煙霧及火焰,感受到一股比先前作品更釋放的能量爆發。

     

     「厚厚的雲團聚集在天空中,閃爍著藍色和黃色光點的波濤在海面上起伏。這番光景裡蘊含了宏偉的美感,同時充滿不可思議的夢幻感。在這幅畫中,軍艦作為社會記憶的棱角被部分消除,得以成為『宏偉世界』的體現。它巍峨的造型就像一幢莊嚴的大教堂、一座不老的山脈,召喚我們進入其間,開始無限的探索。」
    —— 藝術評論家朱朱談劉野的作品

  • 跳往新視野:向右轉舵

     

    劉野作品中經常被提及的元素之一是他對戰艦的迷戀:這源自他童年電影記憶的殘留,也是他成年後回歸的主題 —— 他著迷於亞歷山大·羅欽可等俄羅斯前衛藝術家,羅欽可的畫作中含有軍艦與飛機等元素。劉野九十年代的作品中反復回到及質問這一主題,船隻的象徵性本質充斥其畫作。藝術家作品中的船隻與政治無關,具備闡釋的開放性,象徵著已經完成、正在行進或提前折返的旅程。

  • 在《最後的巴洛克》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作品向劉野1998年在阿姆斯特丹度過的一段時光致以特殊致敬:荷蘭國立博物館收藏了各種航海時代文物,不難想像年輕的劉野在一次偶然的博物館之旅中看到這些仿製的舊式現代戰艦並為其所吸引。此次拍品與博物館裡的各種藏品擁有引人深思的相似之處,並巧妙融入劉野的標誌性風格。然而,這件作品最可愛之處在於能將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傳遞給觀眾的獨到能力 —— 畫面融合了悲傷、懷舊、興奮與活力 —— 似乎是這位藝術家大部分早期作品的典型。

     

    在藝術領域,長期以來船舶一直是探索人類意識的有力工具。船作為自我的通道,駛在時而安詳時而動盪的海上,在生活的挑戰中艱難前行。弗里德里希的《人生的階段》恰如其分地捕捉了這一點,幾艘船隻揚帆駛入赤褐色地平線,與分別步入青年、壯年與老年的人物形成構圖上的呼應。而在洛蘭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名爲《特洛伊女子縱火焚燒艦隊》的畫作中,藝術家捕捉了因希臘人入侵而離鄉背井多年的特洛伊婦女放火燒毀艦隊以結束漂泊生涯這一純粹欣喜若狂的時刻。表面上的破壞行為中蘊含了純潔的喜悅:蒼天啊,流浪的時光告終,我們終於回歸故里。這些情感在《最後的巴洛克》裡得到了融合與再生:多種意義上的歸家。

     

    有人說,不祥的烏雲、即將墜毀的飛機、軍艦與沉船都指向歷史的沉重,諷刺性地揭示了帝國的衰落。以這樣的視角觀望畫中風景,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作品中的孤獨觀眾代表了藝術家本人:正在反思來時路,回首自身歷史與國家歷史中歐洲的影響:立足堅實大地,思忖未來辰光,迎接無限的可能性。

  • 藏家之選

     

    • 劉野的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廣泛展出,並曾於多個博物館舉辦個展,包括蒙德里安和劉野〉,蒙德里安故居,阿默斯福特(2016年)和〈中國窗〉,伯恩美術館,伯恩(2007年)。他即將於倫敦卓納畫廊舉辦〈劉野:樸素與感傷的畫作〉,展期為2023年10月10日-11月18日。

    • 劉野的畫作被納入諸多著名機構收藏,其中包括:龍美術館,上海;M+希克藏品,香港;今日美術館,北京等。目前由卓納畫廊代理,藝術家近期舉辦了國際型個展〈劉野:寓言敘事〉,展覽先於上海Prada榮宅展出(2018-2019年),後巡展至米蘭Prada基金會(2020-2021年)。毋庸置疑,劉野立足於亞洲當代藝術的最前沿,他充滿力量,打動人心的作品受到評論家的廣泛讚譽,令藏家趨之若鶩。

     

     

    i 雷內·馬格利特,引述於阿蘭·羅伯-格里耶,(雷內·馬格利特),《漂亮的女俘》,1995年,第178頁

    ii 劉野,引述於「劉野與 Philip Tinari 對話」,Christoph Noe,《劉野:圖錄全集》,2015年,第50頁

    iii 同上

    iv 劉野,引述於漢斯-烏爾裏希·奧布里斯特訪談,朱朱與漢斯-烏爾裏希·奧布里斯特合編,Denis Mair譯,《劉野:書本繪畫》,2021年,第168頁
    v 同上

    vi 劉野,引述於朱朱,「朱朱:劉野訪談錄」,2012年九月,online

    • 來源

      阿姆斯特丹,Serieuze Zaken 畫廊
      香港,蘇富比,2007年10月7日,拍品編號641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 文學

      Christoph Noe 編,《劉野:圖錄全集 1991-2015年》,柏林,2015年,編號 98-16,第283頁(圖版)

卓越美國藏家珍藏

✱Ж10

《最後的巴洛克》

款識:98 Liu Ye(左上)
壓克力 畫布
200 x 170 公分 (78 3/4 x 66 7/8 英寸)
1998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18,000,000 - 28,000,000 
€2,180,000-3,390,000
$2,310,000-3,590,000

成交價HK$22,230,000

聯絡專家

蘇琬婷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7
danielleso@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香港拍賣 2023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