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Xiaogang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Friday, October 6, 2023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繪畫不應僅僅作為繪畫呈現,而應透過視覺手法闡明理念,以參與當代世界。」
    —— 張曉剛

     

    《血緣系列—父女》作於2005年,是張曉剛廣為人知的系列作品(初作於1993-1999年)中的精緻之作。此作品有助塑造中國當代藝術語言,非常具有時代意義,既代表了張曉剛作為藝術家的成熟,也代表了本世紀末社會主義中國集體發展的願景。藝術家突破傳統肖像畫的嚴格限制,從攝影的歷史中汲取靈感,以模糊卻迷人的方式重新詮釋親密的家族記憶,描繪那凝結在過去的時刻。張曉剛的著名作品剖析疏離一代的心理,成功地質疑身處當今時代的身份認同,並為集體的夢想發聲。甫才上市的《血緣系列—父女》被公認為是這位領銜中國當代藝術的藝術家的成熟作品典範。

     

     

    描繪過去的肖像

     

    藝術家1993年所作的《血緣》系列走出他的其早期作品,接受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並放棄了個人存在主義哲學。此系列代表著張曉剛將作品主題轉向對普通中國人的貼身描繪來研究國家和集體歷史。肖像畫代表藝術家傑出而多產的職業生涯開始,也是其多年來經常回歸的主題,進一步促進了他調解存在主義時的內省及個人化。 

     

     =張曉剛受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家庭照片的啟發,為這一系列作品營造複雜的心理層面。《血緣系列—父女》中,張曉剛透過新的格式 —— 借鑑經典攝影語言那流暢、讓人難忘的美學探索人性、人際關係以及過去到現在間的聯繫。攝影作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主導的宣傳工具,也是當時催化中國視覺表現轉化的重要組成,服務國家的意識形態,並投射出具強制性的革命社會規範。正是於《血緣》系列等作品中,張曉剛對攝影媒介的改變真正大放異彩,他透過個人與國家歷史及其憂鬱情感的聯繫,為作品主題灌注生命。用他的話來說,即:「歷史中體現了很多我們過去忽視的東西。當我看著全家福時,我看見了年輕時的父母與我們的對比,我為此深受感動。」i

     

    「我尋求創造一種『虛假照片』的效果 —— 去重新修飾經過『修飾』的歷史和人生。」
    —— 張曉剛

     

    左:張曉剛哥哥與其父母,攝於1950年代,哥哥百日禮當日
    右:一張攝於照相館的照片,主題為一群年輕的工廠工人,1967年1月12日
    蘇文檔案庫收藏
    © 北京銀礦

     

    張曉剛借鑒1960和1970年代中國攝影棚拍攝概念,當時家庭或工作單位通常在空白背景前坐著或站著並直視鏡頭。《血緣系列—父女》即是在令人想起攝影棚背板的冷灰色背景下描繪一對神情嚴肅的父女。藝術家既採用現實描寫也營造了夢幻氛圍,巧妙地複製了黑白照片的外觀和感覺。畫布的表面一絲不苟,一方面用極其細膩的筆觸與多層薄漆暈染,創造出類似鏡頭光暈的發光效果;另一方面在乾漆上做最後處理,以此構建出像是舊照片上的斑駁紋理。

     

    1992年張曉剛於德國旅行期間看見藝術家格哈特‧里希特在繪畫中利用攝影破壞傳統在繪畫上使用照片的技法,由此他開始思考心理如何反映在畫布上,使得張曉剛徹底改變自己與繪畫間的關係。

     

    「 過去的藝術家也會在繪畫過程中使用照片,但僅將照片作為一種信息工具和參考來源。然而,里希特在照片裡看到了它們的歷史和意義,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開始關注照片背後的歷史、文化與美學,並將它們提煉成屬於我自己的藝術語言。」
    —— 張曉剛

     

    格哈特‧里希特,《Wende一家》,1971年作
    私人收藏
    藝術品:© 格哈特‧里希特 2023(0187)

     

    2018年4月接受富藝斯專訪時,張曉剛談及里希特使用照片不僅做為繪畫參考點。「他看到了歷史和意義。」透過處理攝影圖像並添加繪畫元素,里希特在《Wende一家》(1971年作)中以黑白照片畫模糊了現實與重現間的界限也將實際照片應該呈現的清晰與模糊處做出不同。如此便對畫面產生模糊和不確定的感覺,讓觀眾開始懷疑自己對所看到事物的看法。里希特的《Wende一家》對張曉剛而言猶如活水,而這位中國藝術家也透過較少顏色和不明顯的筆觸,精細地將《血緣系列—父女》中的父女描繪成出奇平靜的人物,反過來強調其心理狀態。

     

     

    血脈相連

     

    「  我對大家庭的理解,一直與單位(國家批准的工作機構)和自己的家庭分不開……作為大家庭的一員,是滲透了中國人血液的一種身份……。『大家庭』這句話來自毛澤東主義的口號:『我們是革命大家庭。』口號強調集體和從眾,卻沒有個體。」
    —— 張曉剛

     

    《血緣系列—父女》中的人物穿著典型的毛澤東時代服裝,表情木然,髮型保守,代表了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群眾記憶。 因畫布形成擁擠空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中主角彼此間看似相當疏遠,神情內斂,目光空洞地注視著觀眾,使觀衆感到一絲不安。儘管年齡存在明顯差異,兩位角色的長相卻出奇地中性且大眾,缺乏明確的五官特徵也消除了任何關於個性的暗示。一條難以察覺的血紅色線條編織在兩人周圍,連接彼此也連接到畫布限制外的空間。雖然相似的外表已經向觀眾闡述兩人關係,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那條「血」紅色「線」將兩人連結在一起。

     

    弗里達·卡蘿,《我的祖父母,我的父母與我(家譜)》,1936年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 2023 Banco de México 迭戈里·維拉 弗里達·卡羅 博物館信託,墨西哥,D.F.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

     

    張曉剛引用弗里達·卡蘿的創作概念作為「血」紅色「線」代表「血緣」的靈感來源,並與其作品《我的祖父母,我的父母與我(家譜)》中使用紅線作為共同擁有的血管比較。卡蘿明確提及自己的家庭成員,而張曉剛則對關聯的敘述更加含糊,為作品人物賦予更多超越家族的意義。儘管「血緣」已經暗示描繪的是家庭關係,但藝術家卻從未明確證實。這些紅線也讓人想起文革時期政府如何促使孩子們與被指控違法的父母劃清界限。張曉剛的紅線「血緣」在意義上更難以捉摸,既表示家庭關係,也表示限制他們令人不安的記憶,從而帶出人類在更大範圍上皆彼此相連的脆弱本質。

     

    張曉剛的肖像畫如《血緣系列—父女》被私人及機構廣泛收藏,格外令人心酸。當他邀請觀眾用自身經歷和反思來填補每幅作品中的空白時,也暗示了過去與現在間的不和諧。他成功重新詮釋自己的親密家族記憶,反思過去時代的社會底蘊,深入探討屬於自己的個人遺產,並為疏離一代集體的夢想、共同歷史和心理不安發聲,從而與所有人產生共鳴並有新願景。

     

     

    藏家之選

     

    • 《血緣》系列的創作始於1993年,使張曉剛在國際藝壇聲名鵲起。1994年6月,《血緣》系列的其中四幅畫作在聖保羅雙年展上首次亮相並為藝術家贏得銅牌。次年,張曉剛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了 13 幅《大家庭》畫作,標誌著其傑出而多產的藝術生涯的開端。

    • 張曉剛的作品他的作品被國際機構永久收藏,包括:上海昊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希克收藏;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日本沖繩縣立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及坎培拉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等。

     

     

    i 張曉剛,引述於香港M+博物館,《張曉剛:血統與家庭》,2018年11月28日,載自網路

    • 來源

      Farber 私人收藏(直接購自藝術家)
      倫敦,富藝斯,2007年10月13日,拍品編號507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 過往展覽

      倫敦,薩奇美術館,〈革命在繼續: 來自中國的新藝術〉,2008年10月9日-2009年1月18日,第228-229頁(圖版)

    • 藝術家簡介

      張曉剛

      Chinese • 1958

      Relying on memory and inspired by family portraits from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Zhang Xiaogang creates surreal, subtle artworks that explore the notion of identity in relation to the Chinese culture of collectivism. Using a muted, greyscale palette, Xiaogang repeatedly depicts a series of unnervingly similar figures, often dressed in identical Mao suits, to create an endless genealogy of imagined forebears and progenitors. Their somber, melancholy gazes are interrupted only by thin red bloodlines intimating familial links as well as occasional pale splotches of color resembling birthmarks.

      Xiaogang investigates how to express individual histories within the strict confines of a formula. His sitters, while appearing muted and compliant, are given physical exaggerations: oversized heads, tiny hands and long noses. These distortions imply stifled emotions and give a complex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to the artist's work.

      瀏覽更多作品

卓越美國藏家珍藏

Ж9

《血緣系列—父女》

款識:張曉剛 2005(右下)
油彩 畫布
199.8 x 260 公分 (78 5/8 x 102 3/8 英寸)
2005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5,500,000 - 7,500,000 
€666,000-908,000
$705,000-962,000

成交價HK$5,715,000

聯絡專家

蘇琬婷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7
danielleso@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香港拍賣 2023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