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的藝術大家庭

張曉剛的藝術大家庭

張曉剛憑藉其獨特立場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成為公認的這一代人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1990年代末則是張曉剛的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時期,而這亦象徵了中國當代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發展也到了成熟階段。

張曉剛憑藉其獨特立場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成為公認的這一代人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1990年代末則是張曉剛的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時期,而這亦象徵了中國當代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發展也到了成熟階段。

張曉剛 的1998年作品《全家福第13號》 。

張曉剛憑藉其獨特立場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成為公認的這一代人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1980年代末張曉剛開始創作了一系列反映該動盪時期心理衝擊的作品,影射那一時代情感隔絕的狀態。1990年代末則是張曉剛的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時期,而這亦象徵了中國當代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發展也到了成熟階段,今季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正呈獻了張曉剛於1998年創作的作品《全家福第13號》

張曉剛 《全家福第13號》 ,1998年作,油彩 畫布,150 x 150 公分。
估價8,000,000 - 12,000,000港元
拍品 16,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6月8日。

 《全家福第13號》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是少數以正方形畫布呈現的作品,而且從未在拍賣會上出現過,極為罕有。作品上一次公開亮相是在巴黎法蘭西畫廊的《同志》(1999年)展覽,該展覽更是張曉剛在歐洲的首次個展,且獲得了廣泛好評,該作的現藏者正是從這個展覽中購得作品。跟《血緣──大家庭》系列的早期畫作不同,張曉剛從1998年開始加入時代背景和童年記憶的意象,在《全家福第13號》中,我們可以看到此前十年在藝術家心頭揮之不去的想法在這幅優美、細膩、動人、真誠的集體肖像中獲得了昇華和提煉。

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受到照相館舊照片的啟發,從而開始以一種柔和、輕盈的美學風格進行創作。在《血緣》系列簡約的集體肖像中,藝術家通過呈現個體家庭單位(這使人想起由國家分配的工作單位)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態的形式,去講述一個國家的歷史。正如藝術家所言:「每個個體都是他/她自己的一部歷史」。張曉剛在2018年4月接受富藝斯的獨家專訪時提到德國藝術家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對他的影響,里希特在創作中「看到了照片背後的歷史和意義」,而非僅僅將其作為繪畫的參考。里希特於1971年創作的黑白照片畫《Wende一家》是最佳例子,僅管是以油畫作為媒介,他仍將照片本身的清晰與模糊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張曉剛《全家福第13號》等作中幾乎不留任何筆觸的痕跡,使繪畫更添老照片般的質感,好像它正是從一本家庭相冊中抽出的一樣。由此看來,張曉剛對修飾和潤色的概念抱有極大興趣,不僅是對照本本身的修飾和潤色,也是對這些照片所隱含的歷史或記憶。

格哈特‧里希特的作品為張曉剛帶來深遠影響,圖為里希特的1971年作品《Wende一家》。


《全家福第13號》帶著中國1960年代和1970年代照相館肖像照的印記,在這些照相館裡,家庭成員或單位同事往往在空白背景前或坐或站,直視相機。全景景觀也成為當時時髦的背景,而融合了霧濛濛的白色與較冷的灰色的畫面背景,則讓人很難分辨張曉剛在作品中是要還原照相館的背景板還是要呈現雲朵密佈的天空。《全家福第13號》獨特的正方形形式象徵著當時正方形照片的流行。

至於作品其他值得留意的地方是畫中人物的服飾,前景中的兩個人物身著小學生的標準校服象徵著張曉剛的童年,亦喚起一種懷舊的情緒,也激起一種集體回憶。《全家福第13號》中清晰可見的深紅色血緣線穿越畫面中柔和的濛霧,成為畫中人物之間以及他們與過去之間的有形連結,同時也進一步體現了張曉剛這幅畫作的魔幻特質,證實了張曉剛確為一代藝術巨匠。用色方面,紅色和黃色出現在張曉剛所有作品中,且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黃色傳統上被視為中國的皇室色彩,紅色被認為是吉祥、明亮,充滿溫暖和生命力,張曉剛用顏料對原本單色構圖的渲染達到了一種驚人的效果。

張曉剛的《血緣》系列使藝術家在國際藝壇聲名鵲起,吸引了評論界和大眾的諸多讚譽,並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當代藝壇最重要藝術家之一的地位。1994年6月,該系列中的4幅畫作在聖保羅雙年展上展出,這是藝術家職業生涯中的一大壯舉,並繼而因這些作品獲得銅牌。次年,張曉剛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了13件大尺幅《大家庭》繪畫作品,這標誌著他在國際上的廣泛展覽、以及多產的藝術生涯的開端。

 

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合舉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JW 萬豪酒店 | 6月7日
 

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合舉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JW 萬豪酒店 | 6月8日

 

相關專題 

從美術館到拍賣場,他們都是耀眼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