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oi Kusama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Thursday, March 30, 2023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南瓜總是對我說話。南瓜,南瓜,南瓜;它們所散發的光芒,映照出我神聖的精神狀態。它們是快樂生活的基石——這種生活為全人類所共享。為了南瓜,我才一直努力下去。」
    —— 草間彌生

    迷人、愉快而平和的南瓜形象,無疑是草間彌生職業生涯中最具標誌性的主題。此次拍品畫面飽滿、對稱、豐美,是這位藝術家備受追捧的南瓜畫中的精美典範。《南瓜》中交錯的金黃與烏木黑對比鮮明,活力充沛,一看便知是草間彌生的作品。作為其表現南瓜主題的早期範例,此次拍品集圓點、無限網及南瓜——定義草間彌生藝術的三大支柱——為一體,精湛地體現了這位藝術家對積累、重複與無限等概念的痴迷。

     

    《南瓜》縝密的構圖引人注目,標誌了藝術家獨特的藝術表達手法:通過重複來實現自我消除。《南瓜》中大小不一的黑色圓點在鮮黃色瓜莖表面上蔓延四散,通過尺寸差異創造出一種深度上的視錯覺,展示了草間彌生精湛嫻熟的創作技巧。網格背景映襯下,滿溢的圓點匯聚成一波又一波的圖案,形成一片似乎向畫框外延展的起伏景緻,將觀眾罩入色彩與形狀構建的精緻網絡中。

     

     

    此次拍品細節

    充滿熱情的使命

     

    《南瓜》是這位藝術家有史以來在拍賣中上拍的價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初次進入拍賣市場的它來自美國愛荷華州 Clarinda Carnegie 藝術博物館的重要收藏。拍賣所得將用於進一步推動博物館的關鍵使命——致力於向全球藝術愛好者推廣藝術,及大力支持當地的藝術與青年項目。

     

    「南瓜很可愛,其狂野和幽默的氛圍總是能俘獲人們的心。我從小就深愛著南瓜,將其視為我的精神家園,它們以無限的靈性為全世界人類的和平、為歌頌人性貢獻力量,因此它們讓我感到平靜。」
    —— 草間彌生

    《南瓜》一作以其俏皮風趣、和藹可親的表現手法,體現出藝術家對其最鍾愛的蔬菜——南瓜的款款深情;它歡愉的形象更是代表著藝術家童年時期幸福與舒適的時光。而且,迷人的圓瓜所寄寓的象徵意義更是恰好與作品慈善拍賣背後的原因相輔相成。南瓜是全世界兒童所熟知和喜愛的形象,其積極、溫暖的品質完美地襯托了博物館為社區藝術文化活動提供避風港的美好願望。

     

     

     克拉琳達卡內基藝術博物館,愛荷華州,紐約

     

    完美無暇的南瓜

     

    這幅光彩奪目、完美無瑕的《南瓜》是草間彌生作品中結合其著名的南瓜主題與波爾卡圓點圖案的範例作品——這兩項標誌性圖案都體現了藝術家對無限重複的著迷。每個圓圈都經過細心繪製,完美圓潤;每排圓點都在精心安排的韻律中振動,在瓜體上流暢起舞。《南瓜》整體造型曲線優美、擁有幾乎完美的對稱感,洋溢著高度擬人化的、充滿愛意的快樂能量。

     

     

    此次拍品細節

     

    細看之下,作品背景中細細編織的精緻網格暗暗呼應著圓點圖案所帶來的節奏張力。這座富有生機的線條迷宮完美詮釋了藝術家著名的無線網主題;這些線條塑造出迷人的畫面空間,充滿了豐沛的能量。草間精耕細作的畫面極盡繁複之能事,將觀眾與藝術家一同捲入無限的概念,印證了草間彌生在藝術創作與技法鑽研方面的不輟耕耘。

     

    「好比達摩面壁十年,我面對著一顆南瓜長達一個月,甚至都後悔浪費時間睡覺 。」
    —— 草間彌生

    親近大自然

     

    草間彌生色彩鮮豔、圖案絢麗的南瓜主題在其廣受讚譽的創作中居核心位置,是當今當代藝術領域最喜聞樂見的圖像之一。南瓜幾乎是草間彌生的同義詞——就像金寶湯罐頭之於安迪·沃霍爾——該主題既是自我表現的模式,也是藝術家的個性簽名。據草間彌生所說,她喜歡畫南瓜,不僅因為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都很吸引人,而且摸上去也很柔軟溫和。

     

     

    十歲的草間彌生,1939年
    照片:©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與南瓜主題的深厚淵源可以追溯至她的童年:她出生於松本一個從事育苗業的家庭,在花田、連綿群山與森林環繞的大型苗圃陪伴下長大。這位藝術家描述自己10歲左右經歷的一段幻覺,仍記憶猶新:「我第一次看到南瓜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外公一起去那片遼闊的採種場……那裡有和人頭一樣大的南瓜……這時候,南瓜突然活過來開始跟我說話」i。從那時起,草間彌生便一直對南瓜抱有積極美好的回憶。

     

    植物和自然世界與草間彌生的童年息息相關,為其藝術中有關積累和重複的主題興趣提供重要生平基礎。她喜歡採用植物圖案與自然色彩,其大部分作品中都展示了對自然的情深意切。這種自然主義的靈感來源和審美追求亦體現在保羅·塞尚和喬治亞·歐姬芙等藝術家的作品中,這兩位藝術家亦以對自然主題的特別關注而聞名——塞尚與蘋果;歐姬芙與花卉。

     

     

    喬治亞·歐姬芙《曼陀羅/白色花朵一號》,1932年作
    阿肯色州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圖像:©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本頓維爾,阿肯色州 / Edward C. Robison III,作品:: © 2023 DACS,喬治亞·歐姬芙博物館/藝術家權利協會,紐約
     

     

    歐姬芙的作品,如《曼陀羅/白色花朵一號》等,擁有著夢幻般的呈現;畫面聚焦於花苞表面,其光滑感與作品大膽、明亮的用色形成鮮明對比。與草間彌生相似,歐姬芙也從自身記憶與想像中汲取靈感,以構思展現「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廣闊和奇妙」的繪畫 ii。無獨有偶,草間彌生正是在歐姬芙的鼓勵及幫助下,為追求藝術事業而搬到紐約。草間彌生在追憶歐姬芙的影響時說:「在我年輕時,我非常幸運地讀到一本收錄了喬治亞·歐姬芙畫作的書。我夢想著去美國、逃離我的家人,雖然我在那裡不認識任何人。在這本書中看到她的畫後,我給她寫了信。她以極大的仁慈和慷慨給我回了信。她的來函使我得到了前往紐約所需的勇氣。」iii

     
    Caption保羅·塞尚,《蘋果》,1878-79年作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
    圖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r. and Mrs. Henry Ittleson Jr. Purchase Fund, 1961年,61.103

     塞尚的蘋果也和草間彌生的南瓜一樣,是自成一格的藝壇明星。塞尚曾宣稱「我想用一個蘋果震驚巴黎」iv。塞尚的使命是重新思考如何在油畫中描繪三維物體,如何採用多個視角而不僅僅是單一視角。塞尚通過以這種方式描繪蘋果,不僅出色地表現了蘋果的逼真,而且真實地捕捉了我們在物理環境中觀察蘋果的可能性,挑戰了既有形式與視角、開創了一種藝術再現的新方向。多年來,草間彌生通過多種媒介重塑了南瓜的形象——從南瓜雕塑、繪畫、無限鏡屋,到南瓜吊飾手鍊和南瓜圓點印花鞋,將一種普通的瓜果打造為一顆當代藝術明星。塞尚和草間彌生都以獨特的眼光重塑了他們所置身的時代的藝術再現傳統,創造出與他們的名譽和創作息息相關的膾炙人口之作。

     

     

    南瓜的藝術譜系

     

    草間彌生的南瓜圖案最早出現在1940年代後期,藝術家於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就讀期間所繪製的日本畫中。在回憶這段時期時,草間彌生寫道:「在京都期間我拼命地畫著南瓜,在後來的歲月裡,南瓜成為我藝術中一個重要的主題。」v

     

     

    左:《洋蔥》,1948年作

    藝術家藏,藝術品: © 草間彌生
     

    右:此次拍品

     

    從她同期創作的《洋蔥》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讓人眼花撩亂的棋盤式背景圖案與圓球形式等元素一直是草間彌生藝術譜系的一部分,但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才瓜熟蒂落,演變為今天《南瓜》的成熟形式。1970 年代,南瓜出現在如《南瓜與蜥蜴的記憶》(1975年作)等作品中。此時,草間的南瓜還沒有正式變化為如今飽滿、圓潤的形狀,但此早期作品中的網格與拼貼元素都是此後圓點元素的原型。這些早期的繪畫特色揭示出草間彌生從職業生涯的初始階段就對網狀/點狀圖案異常痴迷——這些特點源自藝術家的童年幻覺,經由最初的構思及早期雛形,慢慢進而蛻變為她如今的
    標誌性圖案。

  • 此後於1980年代,草間彌生的南瓜以更為成熟的形態正式登台,正如東京富士電視台畫廊於1984年為藝術家舉辦的第二次個展中所示。這一階段的草間彌生開始將南瓜與波點圖案相結合,在該時期的素描、繪畫以及1991年原美術館展出的著名裝置作品《鏡屋(南瓜)》中都有所體現。1993年,這件沉浸式裝置作品被帶到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這是草間彌生標誌性南瓜創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並真正鞏固了她作為國際偶像的地位。在這一裝置展覽上,草間彌生身著相配的圓點套裝,向所有進入展覽者贈送佈滿黃黑色圓點的迷你南瓜——這進一步使她的作品得以普及與推廣到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中。

     

     

    《南瓜》,1994年作

    日本直島貝樂生之家藝術之地

    攝影: © Anthony Shaw | Dreamstime.com,藝術品: © 草間彌生

     

    如今名氣最大的南瓜雕塑應屬位於直島的巨型雕塑,這顆碩大的南瓜坐落在貝樂生之家藝術之地的碼頭盡處。直島南瓜安置於1994年,它非常上鏡,吸引了諸多藝術愛好者與大眾遊客,其優雅的坐姿以美麗的藍天和閃閃發光的海濱為背景,和諧地融入自然風光。此次拍品《南瓜》則創作於1995年,正值草間藝術生涯的輝煌時期。

     

     

    《南瓜》,2008年

    藝遊維港Harbour Art Sculpture Park,香港,2018年

    攝影: Bob Henry / Alamy Stock Photo, 藝術品: © 草間彌生

     

    直島南瓜不過是草間彌生陸續在各個國際地點展示的眾多戶外雕塑中的第一座。到2000年代,草間彌生的南瓜在藝術家劃時代的多元化創作中已成為最重要的主題和象徵,常以大型雕塑形式落腳於世界各地的標誌性地點:其中包括巴黎旺多姆廣場、甚至2018年香港本地的「藝遊維港Harbour Art Sculpture Park」。

     

    「我喜歡南瓜,因為它們外形幽默、感覺溫暖、擁有人類般的個性和形態。我對創作南瓜作品的慾望依然持續。我就像一個孩子般充滿熱情。」
    ——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的南瓜既是寓言也是自畫像,是樂觀、寧靜和快樂的化身,被譽為當今當代藝術中最受歡迎和最有辨認度的知名形象之一。每一隻南瓜都是草間彌生深受國際熱捧的地位象徵,同時向世界各個角落發送希望、和平與愛的訊息。


     

    M+博物館南瓜雕塑裝置,香港,2022-2023年

    攝影:© Vycchan | Dreamstime.com, 藝術品:© 草間彌生

    藏家之選

     

    • 作為當今最著名、最多產、並仍在創作的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的實踐融合了繪畫、裝置、雕塑和行為藝術,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南瓜可以說是她最具標誌性的主題,在草間彌生的職業生涯中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包括繪畫、大型戶外雕塑、家用陶瓷製品以及她著名的鏡面裝置作品。
    • 在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草間彌生受邀成為第一位代表日本館的女藝術家,她選擇將南瓜作為沉浸式裝置安放在館中央,用黑色和黃色圓點佈置了一個巨大的鏡屋。2023年3月13日,一個類似的裝置展覽〈南瓜的靈魂降臨天堂〉於南澳美術館剛剛閉幕。
    • 藝術家的當前展覽包括在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舉辦的〈一與永恆〉,展出了該博物館收藏的草間彌生永久藏品,其中包括兩間無限鏡屋和2016年創作的南瓜雕塑。與此同時,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將展覽〈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的展期延長至 2023 年 4 月 2 日。
    • 草間彌生在亞洲最大的回顧展〈草間彌生:1945年至今〉現正於香港 M+ 博物館展出,展期至 2023年5月14日。展覽包括3件新作,超過200件展品分別來自不同國際收藏機構、M+藏品以及藝術家自己的收藏。富藝斯很高興能在M+博物館激動人心的草間彌生回顧展期間,欣然呈獻草間彌生這件初次進入拍賣市場的作品,亦榮幸於2022年5月紐約拍賣會以《無題(網)》高達10,496,000美元的成交價創下藝術家迄今最高世界拍賣紀錄。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目前正在香港M+博物館展出

     

     

    草間彌生,引述於草間彌生與 Ralph McCarthy,《無限の網:草間彌生自傳》,倫敦,2011年,第75頁

    ii 喬治亞·歐姬芙,引述於Elizabeth H. Turner,《喬治亞·歐姬芙:事物之詩》,華盛頓特區,1999年,第vi頁

    iii 草間彌生,引述於 Rosanna Greenstreet,《草間彌生:〈喬治亞·歐姬芙的來信給予我勇氣離家〉》,《衛報》,2016年5月21日,載自網絡

    iv 保羅·塞尚,引述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藝術家頁面,載自網絡

    草間彌生,引述於草間彌生與 Ralph McCarthy,《無限の網:草間彌生自傳》,倫敦,2011年,第75頁

    • 來源

      大阪,笠原畫廊
      現藏者於2000年購自上述來源

    • 藝術家簡介

      草間彌生

      Japanese

      Named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artist" in 2015, it's not hard to see why Yayoi Kusama continues to dazzle contemporary art audiences globally. From her signature polka dots—"fabulous," she calls them—to her mirror-and-light Infinity Rooms, Kusama's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of making art elevates the experience of immersion. To neatly pin an artistic movement onto Kusama would be for naught: She melds and transcends the aesthetics and theories of many late twentieth century movements, including Pop Art and Minimalism, without ever taking a singular path.

       

      As an nonagenarian who still lives in Tokyo and steadfastly paints in her studio every day, Kusama honed her punchy cosmic style in New York City in the 1960s. During this period, she staged avant-garde happenings, which eventually thrust her o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with a series of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s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the 1980s and the 45th Venice Biennale in 1993. She continues to churn out paintings and installations at inspiring speed, exhibiting internationally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globe, and maintains a commanding presence on the primary market and at auction.

       
      瀏覽更多作品

拍品收益將撥捐美國愛荷華州 CLARINDA CARNEGIE 藝術博物館

10

《南瓜》

款識:Yayoi Kusama 1995《南瓜》(日文)(畫背)
壓克力 畫布
112.3 x 145.8 公分 (44 1/4 x 57 3/8 英寸)
1995年作,並附藝術家工作室之登記卡。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40,000,000 - 50,000,000 
€4,750,000-5,940,000
$5,130,000-6,410,000

成交價HK$56,110,000

聯絡專家

雪鸞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6
CharlotteRaybaud@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香港拍賣 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