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Ghenie -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Hong Kong Wednesday, June 22, 2022 | Phillips

建立您的首份清單。

分享及管理拍品的方法。

  • 「我尋找直接進入你大腦的圖像,你只能情不自禁地向其順從。」
    —— 阿德里安·葛内

     

    《餡餅戰習作 4 號》融喜劇與悲劇、夢境與現實於一體,有力體現了支撐葛内作品核心讓人著迷的戲劇性。畫布上塗抹的赤褐色、赭色、深紫紅色和淡粉色油彩構成柔和的輪廓,在光影效果的巧妙雕琢下,作品被賦予了一種立體的可塑性。該作品捕捉了奶油餡餅擊中男人那一瞬間,其隱匿在奶油下方的臉上所凝滯的震驚、困惑與驚訝,展示了葛内用厚塗表現動感力量的精湛技巧。古典主義的平坦背景之上,無名主人公的臉龐以輕快而抽象的筆觸渲染,在左側照入的一抹柔和燈光下,畫面更添夢幻氛圍。

     

     

    此次拍品細節

     

    葛内的肖像畫昭顯人物的內心與脆弱,猶如電影段落般呈現扭曲的記憶,並援引歷史題材揭露人的挫折感和慾望。藝術家經常從人類經驗與集體無意識的想法處著眼,通過藝術創作對人性及其偶爾呈現的黑暗褶皺表達嘲笑與譏諷。

     

    電影意識

     

    「我覺得我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嘗試用繪畫去把握大衛·林奇用電影所達成的一切。帶著從林奇那裡獲得的啟示,我開始為自己的畫作創建視覺語言。」 
    —— 阿德里安·葛內

     

    《餡餅戰習作 4 號》來自阿德里安·葛內 2008‐2009 年間創作的《餡餅鬥室》 系列,採用打鬧劇電影類型的膾炙人口的表現風格,表現了脆弱性、興奮、挫敗感和慾望等一系列人類情感,營造出的電影式懸疑感將主角定格於畫面。觀眾被置入一種高度期待的狀態,熱切期待劇場的下一幕開場;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解釋:「我的作品中沒有那麼多社會性,而是更關乎內在心理」i

     

     

     

    《穆赫蘭道》(2001)電影劇照,大衛·林奇導演

     

     

    在《餡餅戰習作 4 號》中,葛內精湛地捕捉了這位無名男子一種曖昧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姿態。他陷入孤獨的沉默之中,像是被時間凝固般,左手舉至前額處,正試圖擦去砸在他臉上厚厚的粘稠的凝膠狀奶油——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厚塗的油彩——彷彿要抹去已經與他的皮膚連成一體的厚塗顏料。這個動作從而將原本畫面中的悲喜劇場景轉化為對繪畫行為本身的深入探討。

     

    藝術家刻畫了主角此刻腦海中恐怕正卷湧的艱難與矛盾情緒,其所借鑒的鬧劇電影手法在《餡餅鬥室》 系列的其他人物形象中亦有所體現。

     

     

    《三個臭皮匠》中的一幕——三個傻瓜——餡餅之戰

     

     

    《餡餅戰習作 4 號》的影像參考包括電影短片《三個臭皮匠》等,畫面重演了後者的喜劇場景,在醉心於俗套的同時流露出一種閒散的無政府狀態。葛內畫中的譏諷與歷史苦難所蘊含的黑暗在他所選取的幽默題材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是他為傳遞信息所著意設計的包裝。事實上,《餡餅戰習作 4 號》使用的當代電影符碼削弱了圖像內含的沉重感,其喜劇效果使觀眾獲得片刻放鬆。 葛內構造圖像的多層次方法是近乎於哲學式的; 他從這個角度談論該系列:

     

    「這樣的圖像建基於人類非常常見的挫折體驗。它並不專屬與某一特定文化或教育系統。如果我問人們對我的作品有什麼印象,他們通常會記得這幅圖像。我相信藝術、尤其是具象藝術,[具有]責任。如果一幅圖像沒有加載榮格級別的象徵意義,它就是一幅空洞的圖像。」
    —— 阿德里安·葛內

     

    身份的消除

     

    葛內的《餡餅鬥室》系列中的無名臉孔帶有深藏於集體無意識的某些知名人物的蹤影, 讓人緊張而不安。葛內選取重要歷史人物與歷史時刻作為結構性參照,從觀眾的集體感受、思想、記憶與本能痛苦的深潭中激起夢魘般的情緒。

     

    作為弗朗西斯·培根和巴勃羅·畢加索的追崇者,葛內談到了兩位大師作品中讓他為之著迷的消除人物身份的方法:「在 20 世紀,真正徹底做到這一點的人正是畢加索和培根。他們提取了臉部元素並加以重組,沒有鼻子、沒有嘴巴、沒有眼睛——沒有解剖感」ii。葛內的《餡餅戰習作4 號》遵循了畢加索的解構技法,並選取了與畢加索的《渥拉的畫像》相似的用色,從而使人物臉龐表面更具觸感,實現了相似的視覺效果。葛內的作品通過豐富的質感建立了一種心理立體主義,在一個畫框中傳達了多層次的情感。

     

     

    巴勃羅·畢加索,《渥拉的畫像》,1910年作
    莫斯科普希金藝術博物館藏
    © 2022 巴勃羅·畢加索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與葛內那些心理色彩濃烈的作品相似,類似的矛盾和動盪感也滲透了培根的《自畫像》(1969年作)。在《自畫像》中,浸透油彩的畫筆配以蒼勁的手法所抹制的厚塗形成了主角的臉,明亮的黃色使前景構圖尤其突出,照亮了整個畫面。

     

     

    弗朗西斯.培根,《自畫像》,1969年作
    © 弗朗西斯.培根 / DACS 倫敦 2022 權利所有

     

    雖然培根的畫作可能來源於藝術家自身晦暗的存在主義思想,葛內的作品則側重於展現二戰後社會上瀰漫的集體疏離感與焦慮。 培根和葛內都將黑暗轉化為創造力,將觀眾的目光引至謎一般的語境當中,畫中那些無名主角似乎正被彩色霧霾捲入他們所置身的抽象背景之中。

     

     

    左:井田幸昌,《今日終了‐ 12/12 2018 自畫像》,2018年作
    由香港富藝斯於2021年7月30日售出,成交價 HK$693,000

    右:五木田智央,《東京害羞少女》,2015年作
    由香港富藝斯於2020年7月8日售出,成交價 HK$2,500,000

     

    有趣的是,在井田幸昌和五木田智央等年輕一代藝術家的作品中也能看到這種肖像消除術。五木田通過對主角形象的視覺扭曲及模糊個性的處理,賦予主人公的身份以開放性。相比之下,在井田的作品中,同樣的創作手法則意在強調生命的短暫。這兩位藝術家的殊途同歸之處在於對看不見的臉孔進行反思——引領觀眾深入潛意識的範疇,而葛內正是因此著稱。

     

     

    藏家之選

     

    阿德里安·葛內於1977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巴亞馬雷市,在希奧塞古的獨裁政權下成長, 他見證了導致政治元首最後被處決的國家革命,這一經歷激發了他將歷史事件轉為視覺符號的創作手法。他的畫作陰沉而堅韌,蒼勁有力的抽象筆觸指向取之不竭的歷史典故。

     

    阿德里安·葛內最近的展覽包括〈在眼前,我們擁有一切〉,柏林 Galerie Judin 畫廊, 2021年5月1日-7月10日;〈流氓〉,紐約佩斯畫廊,2020年11月20日-2021年3月11日; 〈我已經轉過我唯一的一張臉〉,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2019年11月21日-2020年2月2日。葛內代表羅馬尼亞參加了 2015 年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 他由佩斯畫廊、Nicodiffi 畫廊及 Thaddaeus Ropac 畫廊代理。

     

     

    阿德里安.葛內,引述於 Stephen Riolo,《阿德里安.葛內,吃餡餅的人》,《Art in America》,2010年10月26日, 載自網絡

    ii 阿德里安.葛內,引述於 Andy Battaglia,《〈每幅畫都是抽象的〉,阿德里安.葛內談最近的創作和自身的演變》,《藝術新聞》,2017年2月17日,載自網絡

    • 來源

      安特衛普,Tim Van Laere 畫廊
      私人收藏(於2008年購自上述來源)
      倫敦,佳士得,2018年3月7日,拍品編號120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22

《餡餅戰習作4號》

款識:Ghenie 2008(畫背)
油彩 畫布
52 x 52 公分 (20 1/2 x 20 1/2 英寸)
2008年作

Full Cataloguing

估價
HK$3,500,000 - 4,500,000 
€426,000-548,000
$449,000-577,000

成交價HK$4,032,000

聯絡專家

雪鸞
晚間拍賣主管暨專家
+852 2318 2026
CharlotteRaybaud@phillips.com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香港拍賣 2022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