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樣一個想法,形式在我的繪畫中可以舒展,但你無法往回倒退。我希望這是一個獨特的风靡现象。它是一個存在的物體,而你也不會去質疑它,但是你注视它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會發現自己想要嘗試去質疑。你不知道第一步會是什麼;它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揭曉,就像展開一個迷宮一樣。你不知道哪裡是開始,哪裡是結束;它是一個循環。當一個行動浮起時,便即刻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一部分。」—— 萊斯利·萬斯 [1] 常駐洛杉磯的美國藝術家萊斯利·萬斯憑藉其標誌性的抽象靜物畫對再現之極限的不斷超越而獲得廣泛讚譽。她的作品獲得了許多著名機構的收藏,其中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和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
通過對光影的巧妙實驗以及在色彩動人的畫面中層疊有致的筆觸傳遞流動性和深層意義,萬斯深受西班牙立體派畫家胡安·格里斯的影響。 [2]尤為顯著的是,《無題》與格里斯的《桌子》(1914年)都以虛構和即興的形式來指涉物理現實。但是萬斯脫離了立體派的哲學,即通過將多個角度合而為一對主題進行描繪的解構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她將這些分散的片段進行抽象的空間排列,這些物件對觀者來說似曾相似卻又有些陌生。格里斯在作品中運用拼貼的技法來構建出物理和視覺的層次,而萬斯則用對比色濕畫法和細緻的明暗對比法為其作品增添豐富性,在前景的豐盈和背景揮之不去的黑暗、陰森之間創造出一種情感張力。《無題》打破了視覺語言的界限,融合了抽象的邊緣和曲線,通過對流動性、力量和永久性的實驗將不同碎片之板塊轉化為統一、迷人的畫面。
「萊斯利所創作的圖像在許多種體驗方式上——物質上、光學上、空間上——都極具說服力。有時這些作品協同合力,通過顏料和形式之間的同等性相互強化,而有時它們相互撕裂,而畫布的空間和表現的空間中相互阻礙對方。正是這種張力令她的作品如此讓人著迷。」——Diana Tuite [3]